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中,下列哪一项不正确( )
一、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中,下列哪一项不正确( )
抗震规范规定,不宜二种结构混合在一起。
做判定A不正确。
常识判定还没有到这样的程度吧。
二、建筑中 框支抗震墙结构是什么结构 跟框架剪力墙一样吗
与剪力墙不太一样。他是通过柱生出的翼与柱构成短支剪力墙。
三、砌体结构在抗震设计中有哪些构造措施,大二《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构造措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伸缩缝、沉降缝和圈梁
多层砖房抗震构造措施
1.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最小截面尺寸可采用240mm*180mm。
2.构造柱必须与钢筋混凝土圈梁连接。
3.墙与构造柱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
4.斜交抗震墙交接处应增设构造柱,且构造柱有效截面面积不小于240mm*180mm。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房屋抗震构造措施
1.构造柱应最小截面可采用190mm*190mm;
2.墙与构造柱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
3.墙体的芯柱应符合相关要求;
4.小砌块房屋各楼层均应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不得采用槽形小砌埠作模,并应按规范的有关要求设置。
5.小砌块房屋墙体交接处或芯柱、构造柱与墙体连接处,应设置拉结钢筋网片。
四、关于抗震的结构
1.地下下结构一直被认为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然而,近年来的地震震害表明,在地震作用下,地下结构同样会出现较为严重的破坏。分析了地下结构不同于地上结构的动态反应特性;归纳分析了地下结构抗震性能的研究手段以及主要的抗震设计方法;总结了提高地下结构抗震性能的措施;并对地下结构抗震性能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2.地下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由于周围岩土介质的存在,会发生不同于地面结构的响应。地震以地震波的形式传播能量,当地震波从基岩传入场地时,土壤介质在地震波的作用下,会产生运动(通常是放大作用),同时将运动传递给地下结构。对于小断面地下结构,在动力荷载作用下,土-结构相互作用可以忽略,此时地下结构随自由场土介质一起运动,因而动应力较小。而当地下结构存在明显的惯性或者土-结构间的刚度失配时,地下结构会产生过度变形导致破坏。
基本研究方法:
地下结构和地面结构动力反应特点的不同,决定了它们抗震分析方法的不同。地下结构抗震问题的研究方法大致分为3种:地震观测、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地震观测就是通过实测地下结构在地震时的动力特性来了解地下结构的地震特点。实验研究分为人工震源实验和振动台实验。人工震源实验为实地研究结构动力特性或求得地基弹簧阻尼特性等,进行现场激振试验。振动台实验法能够较好地把握地下结构的地震反应特性以及地下结构与地基之间的相互作用特性等问题,因此更受重视。就理论分析而言,波动理论和有限元分析是地下结构抗震理论分析的两种主要手段。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地层运动对地下结构的影响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相互作用法,它以求解结构动力方程为基础,把介质的作用等效为弹簧和阻尼,再将它作用于结构,然后如同分析地面结构模型一样进行分析;另一种是波动法,它以求解波动方程为基础,把地下结构视为无限线弹性(或弹塑性)介质中孔洞的加固区,将整个系统(包括介质与结构)作为对象进行分析,不单独研究荷载,以求解其波动场与应力场